相关阅读
徐德景介绍胡笳的基本工艺
(资料图片)
在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,乐器制作技艺是专业性较强的一类,对传承人的音乐才能和制作技艺是双重考验。在2022年公布的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,以徐德景、徐茂国父子俩为传承人的胡笳制作技艺也赫然在列,受到了人们的关注。
古老乐器
流行于游牧民族的动人乐声
胡笳,民间称潮尔、冒顿潮尔,是一种北方游牧民族古老的吹奏乐器。胡笳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在老牛儿童探索博物馆附近的青城驿站里,有种闹中取静的感觉。一进门的展示柜中,放着不少徐德景和徐茂国制作的胡笳,把哨片插到胡笳上,便可吹奏出浑厚悠扬的声音,让人听起来很放松。
据史书典籍记载,秦汉时就发明了胡笳,是将芦苇叶卷成双簧片形状或圆椎管形状,首端压扁为簧片,簧、管混成一体的吹奏乐器。在一些文献资料中也有关于胡笳的记载,《太平御览》(卷五八一)载:“笳者,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,故谓曰胡笳。”《乐府诗集》中亦有:“卷芦为吹笳。”东晋傅玄《笳赋·序》中则有:“葭叶为声”之句(“笳”字在汉代为“葭”字)。
徐德景、徐茂国父子俩制作胡笳
据徐茂国介绍,胡笳不仅历史悠久,最初时还有军事功能,用于军队战争状态下鼓舞士气。西汉之时已广泛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。清代,胡笳演奏达到了鼎盛时期,常见于宫廷王府乐队。历史上胡笳的造型也不尽相同,比如汉代的胡笳分为两种,一是管身和簧分开、芦苇制、管上开有三孔的胡笳,声音粗犷悠扬。另一种是张骞通西域后传入的木制管身、三孔、芦为簧的胡笳,声音粗犷低沉。唐代的胡笳,多以羊骨或羊角为管、管身无孔且较短,称为哀笳。清代的胡笳,管身下部开有三个等距圆形按音孔,形如细而长的喇叭。现代胡笳,经过了历代的演变,主要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。
家族传承
一代比一代精进的胡笳制作技艺
胡笳是北方游牧民族流行的乐器,而徐德景一家却是山东人,可能是冥冥之中的缘分,自幼他就对胡笳很熟悉。原来徐德景已故的父亲(徐金斗)是当地的民间艺人,吹奏唢呐远近闻名,因此家中有不少吹奏类的乐器。今年76岁的徐德景自幼学习唢呐吹奏,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内蒙古安家,在铁路部门从事文艺工作,最后定居呼和浩特。今年47岁的徐茂国在呼和浩特长大,从小学习唢呐吹奏,擅长几乎所有的吹奏类乐器。
徐德景记得小时候,父亲徐金斗就在研究胡笳制作,他根据不同音乐表现力的需要,制作出大、中、小不同尺寸,能演奏高、中、低音的胡笳。他说:“父亲离世前,交待我排除万难也要将这门技艺钻研下去。直到2000年我退休以后,才正式继承了父亲的遗志,全身心地投入到胡笳制作中。”在潜心研究胡笳制作的几年间,徐德景却发现自己有点力不从心,于是强烈要求儿子徐茂国回来帮忙。就这样,徐茂国放弃了在北京的事业。父子俩购买了专业的工具和原材料,资金不足的时候甚至还卖掉了老家的一套房子。
胡笳半成品
说起过去的事情,徐德景老人还有些不好意思,因为会吹奏胡笳和会制作完全是两码事,起初因为工具不称手和技术的原因,近千元的原材料一不小心就会全部报废,非常可惜,因此在前期花了不少冤枉钱交学费。
尽管如此,父子俩也没有放弃,一直坚持到今天。如今,经过20多年的摸索,父子俩的制作技艺已经很成熟。胡笳一般使用芦苇制作发音哨片,硬杂木及红木等精密度较高的木材制作管状发音体,原始的胡笳为三孔,表现形式比较单一,而徐德景父子制作的胡笳发音音孔为8个,音域扩展为两个8度,使用场景更多,更适应如今的演奏需求,他们也与现代音律紧密结合,制作出了不同调式的独奏胡笳、合奏胡笳、乐队使用的胡笳等。
积极尝试
让更多人了解胡笳更利于传承
由于徐德景老人年事已高,如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徐茂国在做。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当天,徐茂国正在非遗传习所里为一支胡笳打孔,是一位专业院团的演奏员定制的。同时,他还要为录制全新的胡笳演奏曲《嘎达梅林》作准备。徐茂国认为,发扬非遗文化,要先让人了解它是什么,通过演奏一些大众熟悉的乐曲,从而了解胡笳的音色,这样才有利于它的普及。目前,在他的多个短视频平台上,已经上传了《胡笳十八拍》《诺恩吉雅》等胡笳演奏曲目,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。
徐茂国走进校园讲解非遗知识
此外,徐茂国也积极参加进校园的非遗传承活动,“之前因为技术不成熟,在学校的活动主要以展示为主。接下来进校园活动,我希望能更多地做一些现场的演奏和教学,让孩子们对胡笳演奏提起兴趣,这样才能为胡笳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做好铺垫工作。”让徐茂国欣慰的是,经过多年的坚持,现在有几家专业乐团在与他接洽,想要购买他制作的胡笳,这让他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动力。(文/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璐)
关键词:
相关阅读
2023-03-27
2023-03-27
2023-03-27
2023-03-26
2023-03-26
2023-03-26
2023-03-26
2023-03-26
2023-03-26
2023-03-26
2021-12-02
2021-12-02
2021-12-02
2021-12-02